《環境保護》2023年第3期刊登的《當前農業碳匯價值實現的主要途徑和完善建議》一文,從農業碳匯的概念、特點切入,重點闡述了碳票、農產品碳標簽、農業碳匯交易、農業碳匯信貸、農業碳匯投融資、政府補償、農業碳匯保險等價值實現載體和模式。
作為碳排放大國,中國積極履行減排義務并提出了全面的應對措施。農業既是重要的溫室氣體排放源,更是巨大的碳匯系統。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,農業農村減排固碳,既是重要舉措,也是潛力所在。挖掘農業碳匯對于我國實現“雙碳”目標具有重大意義,同時也是農業自身實現綠色發展的內在要求。
《環境保護》2023年第3期刊登的《當前農業碳匯價值實現的主要途徑和完善建議》一文,從農業碳匯的概念、特點切入,重點闡述了碳票、農產品碳標簽、農業碳匯交易、農業碳匯信貸、農業碳匯投融資、政府補償、農業碳匯保險等價值實現載體和模式。當前,仍然存在對農業碳匯認知不足、農業碳匯核算難、交易機制和模式不完善及市場化產品欠缺的問題。未來要建立統一的農業碳匯評價體系和科學核算方法、健全農業碳匯市場交易機制、建立農業碳匯補償基金,不斷打通和拓寬農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路徑。